楊桂生,1963年1月生,安徽省潛山縣人,中共黨員,理學博士(中國首位工程塑料博士),管理學博士。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團董事長,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工程塑料研究室榮譽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2007被國家科技部聘為首批“中國火炬創業導師”。
楊桂生1984年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化工系高分子專業,繼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于1990年3月博士畢業并留所工作,擔任課題負責人,先后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于1995年32歲時被中科院破格提拔為研究員,后成為博士生導師。先后以課題負責人身份完成了“聚烯烴工程塑料”等11項國家重大科技項目、20項院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出版專著2部,發表SCI論文162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30件。培養博士研究生26名。
1992年底,他受中科院化學所委派攜帶“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成果和2000元差旅費到上海創辦杰事杰新材料集團,杰事杰集團填補了我國工程塑料和熱塑性復合材料領域的多項空白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是“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和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是我國新材料領域代表性企業之一,被權威機構聯合評為“2010年度中國最具潛力企業100”第一名。杰事杰集團先后派生孵化輔導新材料企業近百家,其中有4家A股上市公司和一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杰事杰集團蟬聯2011、2012年度兩屆“中國杰出雇主”,“杰事杰”是中國馳名商標。
楊桂生先后獲得“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協杰出青年獎”、“紫荊花杯杰出企業家獎”、“中國專利金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領軍人才”、“2009安徽年度經濟人物”、“2010十大徽商領袖”、“全國工商聯科技創新企業家”等獎勵和榮譽稱號,曾被權威媒體評為“可能影響21世紀中國的100個青年人物”之一。
楊桂生曾任上海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第九屆和第十一屆上海市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委員、中央國家青聯常委、上海市青聯常委、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等職。
現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二屆上海市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工商聯執委、第十屆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科技裝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工商聯執委、上海安徽經濟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上海杰出青年協會副會長、上?萍计髽I聯合會副會長、合肥工業大學校友總會副會長兼上海校友會會長等職。
楊桂生是國家千人計劃的評審專家,是國家連續幾個五年計劃化工新材料領域的咨詢專家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展系列報告化工新材料領域主要撰寫人之一。
創新者楊桂生:摘得桂冠少年郎
從楊桂生閃光的履歷,所獲得的榮譽和成就,不難看出,他是人之杰——無論是在求學道路上還是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都是領風氣之先,超越朋輩——在科學研究領域中,更是不斷開拓創新!
他下海創業,取公司名為“杰事杰”——“杰出的人、做杰出的事”!自然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立意高遠。
上圖是杰事杰官網上的企業品牌和LOGO的介紹和闡述。
其實,在中國文化里,杰出、俊杰、豪杰,都是令人稱頌和敬仰的語匯。而在西方文化里,藍色也是高貴的顏色。比如,古老的西班牙人認為,貴族身上流淌著藍色的血液,后來西方人用“藍血”泛指那些高貴、智慧的精英才俊。記者也看過一本書,叫《藍血十杰》,是美國《商業周刊》資深作家約翰·伯恩的扛鼎之作。書中描寫的十位精英,他們是二戰期間美國空軍的后勤英雄;戰后,他們加盟福特汽車公司,把數字管理引入現代企業,拯救了衰退的福特事業,開創了全球現代企業科學管理的先河。該書也被華為任正非所推崇。
“杰事杰”——這個楊桂生親手制作的商標,如今已是中國馳名商標,似藍色鉆石,又像一枚勛章,熠熠生輝!昭示著楊桂生的雄心壯志。
1963年1月,楊桂生出生在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中畈村。
作為家中長子,他干過農活,背著比自己還要高的籮筐上山砍柴火,下田挖螺絲喂鴨子。但在學習上的天賦很快讓他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初中畢業,考上了中專,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不亞于鯉魚跳龍門。
當然,幸得當時初中校長楊艷林先生的說服和推薦,楊桂生進了高中,3年后考上了合肥工業大學化工系。
大學四年他的總成績全校排名第一,數學、物理滿分,畢業時獲得出國留學及工作的優先分配權,但他選擇繼續進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
1990年3月他博士畢業成為中國首位工程塑料博士;畢業后留所工作,并因其科研成績卓著而于32歲時被中科院破格提拔為研究員,后成為博士生導師。
這一路過關斬將,堪稱學霸,且非常順利,是那個時代“知識改變命運”、教科書式的理想的人生路線圖——從山村到縣城,再到省城,再到京城;從小學,到初中,再高中,跨過高考——獨木橋,成為萬里挑一的大學生,并且繼續深造,最終獲得博士學位——過程堪稱完美和順利!
從創新到創業:劍走偏鋒開疆場
1992年,楊桂生下海了,而且是從首都北京,南下上海灘,還有中科院借給他的2000元錢。是的,從飽讀文獻的讀書人,從家鄉父老的尖子生,外人眼中的科學家,一下子就變成開公司,跑市場的,他這是要干什么?!
從科學家到下海創業,看似突然,也是大膽的行為——因為,本來他可以出國繼續深造,幾年前他就曾被列入保送到德國留學的名單之中;他也可以在實驗室里繼續從事一系列的基礎理論研究,當時他已是中科院化學所最年輕的課題組組長。
但是,更大的背景是,1992年,正是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那一年,很多知識分子依托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紛紛下海創業,楊桂生身在中關村,耳聞目染聯想和四通等公司的高速發展,所以,萌發下海創業的想法,也屬自然。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楊桂生敢于做出這樣的大膽抉擇,更是有他的底氣的,恰似一個面壁十年的武功高手,在深山里,練就一身絕世武功,他要下山,離開師門,獨闖天下了!
楊桂生所研究的工程塑料領域在中國幾乎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他深知材料對于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國家太需要高科技人員通過技術創新與市場創新實現科技成果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實際應用。
楊桂生:感覺這個成果,就是鎖在抽屜里面。一方面我們看到產業界,制造業在進口一些工藝技術,另外一方面,就是像中科院這種國家的最高的學術機構,它的成果也在束之高閣。所以我就想,是不是自己能夠嘗試一下,把這個成果能夠變成一個現實生產力。
“我感到把這塊技術轉化成產品,一定會有廣闊的市場!睏罟鹕拥卣f。
于是,楊桂生找到中科院領導,提出由他出面組建一個經濟實體,把他負責的工程塑料課題,以中科院化學所的名義入股,占公司20%的股份,剩下的部分他自己想辦法籌集。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中科院領導的支持。
然而創業維艱,尤其是創業初期,何其難哉!不然,中國乃至世界上的創業率和創業成功率為什么那樣低呢?!
整整半年,他幾乎跑遍了上海的每個角落,四處借錢。最后,就在焦急萬分的時候,上海市閔行區有關部門看中了工程塑料的市場價值,也被楊桂生身上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染,由區工業局親自出面協調為他提供了諸多幫助和便利條件。
做研究、辦企業,不分晝夜的科研試驗、廠商洽談、應酬客戶、產品說明課、研究和市場人員培訓,還要應對來自各方的質疑,這就是楊桂生創業之初的全部生活。那段時間楊桂生忙得常常忘了吃飯,總是直到深夜,餓著的肚子都抗議了,他才記起還沒吃飯……
而另一方面,初入商海,讀了十幾年書的楊桂生急需學會的“第一課”就是喝酒!坝袝r候,客戶對產品認證的速度就取決于你喝了多少酒!睘榱四軐⒓夹g轉化到應用中,這位“書生”的酒量大、酒膽也大,最多的一次喝了一斤多二鍋頭。生意雖談成了,人也因為胃出血送進了醫院。而這樣的情況連著發生了兩次。
可以看到,即使如楊桂生這樣的天才、科學家,從學術研究轉戰實業和商業界,也要經歷“嘔血”的人生轉型。
創業者楊桂生: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坎及其跨越
楊桂生帶著自己引以為傲的科研成果開始白手起家,但是從科學家,變成一個企業家,這條路卻遠比想象中坎坷。當時楊桂生接到了一個國內空調企業的訂單,客戶希望用工程塑料解決空調貫流風葉噪音大、成本高的問題,楊桂生日夜兼程地研發,終于拿出了讓客戶滿意的塑料材料,但是上到生產線上,他卻傻了眼。那些在實驗室里出色的科研成果,卻令客戶很不滿意。
楊桂生:比如說你做了一千次實驗,可能只有幾次成功,這個可以,就可以發表文章,就可以發表論文。但是在產業里面,客戶要求你的這個,每個批次,品質都要穩定,而且不良率要在百萬分之幾。當時給春蘭空調配套關聯風扇,我們設定產能是年產能是30萬只,當時我們有四道工序,每個工序的合格率90%,乘下來以后,合格率就變成了不到70%,最后,我們不得不又多投入200萬元新建車間來保證產量。
從實驗室的偶然成功到需要大批量生產的產品,楊桂生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終于闖過了這一關。
然而更大的難關還在后面。
楊桂生:有三位員工帶著我們的專利技術離開公司,創立了一個企業,就把整個技術都帶走了,做成同樣的產品,主要有十個產品,從配方、工藝、客戶都帶走了。
楊桂生帶隊用三年時間,投入幾百萬元研發出的新材料和生產工藝,卻被三個離職的員工全盤帶走,不僅如此,對方還賣出了更便宜的價格,這讓市場上的客戶紛紛離他而去。無奈之下,楊桂生把侵權的企業告上了法庭。結果花了五六年的時間,雖然最后贏了官司,但是最終只獲得了200萬元的賠償,并丟掉了市場。
這段經歷,楊桂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讓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要學會對研發成果建立保護機制。后來,楊桂生在公司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部門,每一項技術都申請了專利,每年申請和獲得的發明專利都在百多項,曾經被上海市政府評為科技企業自主創新第一名。
隨著企業發展,坎一個接著一個——
在2010年的一次被采訪中,楊桂生回顧了他過去最大的教訓,用了一個詞:“科技創業企業的非技術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商業模式、團隊建設和資本運作等。
楊桂生:從2001年到2008年,我們總共請過三個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進來后,公司在商業模式的抉擇上,思路開始多樣,討論多了,選擇多了。這三個職業經理人,有一個是做過外資公司的高管,一個是在民營企業做過老總,還有一個是國企做過的。我請他們來的目的是沖業績。
我創業第一天起,商業模式就很特別,不是賣產品,而是賣材料的解決方案。這種模式對銷售人員的素質要求很高,而且銷售過程會比較慢,業務人員可能會沒耐心。
在“失去的七年”中,公司偏離了這個商業模式,而是走這個行業中很多企業走的價格戰模式。這不是我要的商業模式,也不是高科技企業的做法。
高科技企業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征,第一是高科技研發能力帶來的高盈利能力,另外一個特征是要給消費者創造期待,就像蘋果公司一樣。我們是做材料的,至少要給我們的供應商和加工廠制造一種期待。我們的第一桶金就是做選材解決方案,不是賣產品的組成成分。我們的目標就是幫助別人省成本,要么降低成本,要么幫他提高生產效率。
楊桂生創造出“杰事杰模式”,創造性地將博士生定位于專攻單元技術,負責解決基礎技術理論問題,而公司其他研發人員則專做工藝集成,把博士生攻克的技術與現有技術結合,或直接整合至新產品中。這種“杰事杰模式”的做法理順了產學研結合中的利益機制,是企業創新產學研模式的成功嘗試。在楊桂生的要求及帶領下,杰事杰自成立以來便逐步建立起獨具特色的以“材料替代、正向研發”為導向的技術創新模式。在開展業務時,客戶非常信任杰事杰的研發實力,提供部分項目研發的配套資金,并約定杰事杰將材料開發成功后作為其長期材料供應商。
楊桂生:支撐我這種獨特的商業模式的是持之以恒的科技創新。這些年來,不管資金鏈如何緊張,我們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從未低過10%,F在,中國工程塑料行業,超過60%的核心專利都在我們手里。
功夫不負有心人,壯士的血不會白流——
楊桂生的公司規模趕超國內其他同類材料公司,并因為掌握著國內工程塑料領域最為領先的技術,楊桂生的公司業務訂單越接越大。
2004年,杰事杰與諾貝爾得主黑格教授合資創辦美國Cbrite公司。
2006年被國家人事部批準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同年,合肥杰事杰成立。2008年遼寧杰事杰成立;2009年,安徽滁州格美特成立;2010年,杰事杰被評為國家創新試點企業;2013年,合肥杰事杰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專利金獎,這一獎項代表了中國自主創新的最高水平;2017年,滁州杰事杰(合肥杰事杰二期)開建……
截止到2017年底,杰事杰共成功注冊了2195項新材料相關專利,其中包括2068項發明專利和127項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占總專利數的94%,發明專利總數占了國內相關新材料行業同行的60%以上。
是金子,總會閃光。楊桂生說,“杰事杰集團業務覆蓋了軍工、汽車、建筑、電工、電器、IT、水利、石化、鐵路運輸新能源等多個領域,與眾多國內外知名客戶如華為、中集、大眾、通用、博世、TCL國際電工、三菱電機、日立等保持密切合作,集團已成為行業內最主要的工程塑料、復合材料供應商之一!
科學家創業:楊桂生的角色沖突與“三重門”
科學家創業,但楊桂生骨子里一直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知識分子,而他除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之外,還是中科院大學、浙江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因此作為創業家或企業家的楊桂生與作為科學家、教育家的楊桂生,在時間、精力和社會角色上必然會有沖突,這是客觀存在的。
楊桂生的解決方案是將自己的時間分成三部分,三分之一管理企業,三分之一參與社會活動,還有三分之一干他的老本行——搞研究、帶學生。這就是被媒體稱之為楊桂生的“三重門”。
科學家楊桂生
記者:作為一名科學家,很多人把你領導下的杰事杰公司總結為“技術+市場”的模式。你怎么看?是技術更有效率還是營銷更有力量?
楊桂生:當然是市場更重要一些。因為再好的技術最后都要和市場對接。所以應該站在客戶需求的角度看科研,并根據客戶需求研發具有相應功能的產品。
記者:在國內,科學家做企業屢屢出現水土不服的癥狀。在你看來,科學家做企業的關鍵何在?
楊桂生:首先要轉變觀念。做科研往往是自己說了算,做企業則完全是市場說了算;二要選好一個行業,組建一個團隊,特別是要有合作精神的團隊,要形成自己的商業模式;三是選擇的行業要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同時,創業科學家自身健康也很重要,這個健康不僅是體格健壯,還要包括心理健康。要有良好的心態。
企業家楊桂生
記者:杰事杰管理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楊桂生:目前,我們的高管都是內部產生,而非空降部隊。我認為只有內部產生的人選才能清晰地感悟到公司的文化、戰略,從而高效執行公司設定的目標。我們公司實行背靠背管理,每一個員工進入公司,我們就給他制定人生職業規劃和目標。我只負責制定宏觀性的目標,但原則性的東西一定要做到。在我們單位,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員工對高管的打分考核,并作為高管工作業績重要的判斷依據之一。目前,合肥公司的總經理就是從公司內部人員中選拔產生的。
社會活動家楊桂生
記者:既要做科研,又要做實業,你是怎么做到兩不誤的?時間上如何把握?
楊桂生:我把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做公司事務,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做科研,另外三分之一的時間則用來做各種社會工作。
記者:從一個農民的兒子,到著名的科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你怎么評價自己的創業人生?
楊桂生:與別人相比,我覺得我主要有三大特點。首先,我是科學家創業,1990年成為國內第一個工程塑料學博士,1992年在上海創業,我是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在上海創業的博士。
其次,我的創業帶動了一批技術型的創業團隊。當然這其中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同時,我還孵化了一大批上下游企業,形成了一個以工程塑料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最后,我沒有丟掉學術。十多年來,我不僅成功實現了一系列發明創造,至今還是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和浙江大學的博士生導師。
創業導師楊桂生:從自己創業到幫人創業、教人創業
從自己創業到幫人創業、教人創業,多年以來,楊桂生秉持初心,在做大做強企業,推動產業升級進步的基礎上,還一直致力于為國家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及創業人才,探索和研究創新創業扶持途徑,身體力行幫助創新創業企業孵化和成長。
楊桂生有一個重要的身份就是創業導師。他是中國科技部首批火炬創業導師、上?萍紕摌I導師,也是“‘千名徽商輔導萬家在皖企業’五年行動”導師團團長。從創業至今,他見證、參與、思考,自己創業,幫人創業,教人創業。如今站在中國“雙創”的浪潮之巔,楊桂生把精力集中于培養后起之秀。2016年10月18日,楊桂生和徽商傳媒共同發布了“千名徽商導師輔導萬家企業”五年行動計劃綱要。在安徽省政府和徽商的共同推動下,徽商組成的創業導師團為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和個人提供創業指導和幫助,楊桂生本人也在過去幾年時間先后為60家企業開出“發展良方”。同時他在所創辦的企業中推行內部創業機制,通過建立項目管理組織和項目孵化平臺,對創業者給予低息或免息借款、保留工作崗位、提供資金、信息、管理、資源等創業扶持等方式吸引在企業中有抱負、有膽識的年青人勇于投入創新創業的事業中去。
楊桂生認為,鼓勵創業自然是好事,但創業并不是人人都能干的,他牽涉到創業者的視野、資源甚至是精神抗壓能力。“我自己是創業過了,所以深有體會,創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年輕人,創業是需要被引導、指導的! 他認為,建立一個完善的“青年創業導師”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導師的選擇,“現在的導師往往是搞資本運作的,這里面的道理我們都懂,你本身都不是創業者怎么指導創業者!彼硎,只有創業者才有資格去當創業導師。而如何讓這些“時間寶貴”的企業家愿意去花精力來指導,那么相關的鼓勵措施必須跟進。
面對未來
保持基業長青還是遭遇成長天花板?
作為校友,我們在為楊桂生取得巨大成就高興和敬佩之余,這里還有些深層次的問題,或者從其他采訪報道里沒有提到的方面,希望在此拋磚引玉,比如:
杰事杰的未來,發展前景會如何?
杰事杰未來的發展定位是什么?有沒有變化?
作為工程塑料技術研發和技術產業化領域的翹楚,在該領域的研發和創新有沒有遇到瓶頸?也就是說,有沒有可能某一天該領域的發明或專利已經全部被杰事杰或其他同行占領了,還是說,工程塑料領域的研發還有無限可能?
在橫向的行業領域應用呢?有無技術和行業發展瓶頸?有的話,具體是什么?
即使是杰事杰這樣的技術領先和特色鮮明的公司,面對未來,在全球化時代,競爭也是非常殘酷和激烈的,那么杰事杰有哪些國內國外的競爭對手?競爭策略是什么?
作為工程塑料,一類化工產品,是否需要考慮產品回收利用問題,即環保問題,類似于白色塑料垃圾袋污染,無法降解。在工程塑料領域,杰事杰的產品線是否需要考慮這樣的問題?或者,對杰事杰和工程塑料領域,這個問題不存在?因為本身就是綠色環保,可重復使用的材料(稍微再加工利用)?
不知道楊桂生是否關注到海爾張瑞敏對海爾的管理革新,提出“人單合一”模式和概念,也就是把海爾平臺化,內部創業孵化平臺和外部開放平臺,包括消費者開放。我們也看到楊桂生有對內部研發團隊的支持,鼓勵創業孵化,但不知道有沒有具體的數據、案例和規章制度和機制措施?
最后一個問題,楊董事長有沒有考慮過企業接班人的問題,無論從內心,還是從個人和企業杰事杰長遠發展角度,是否要考慮?如果考慮了,能否透露一點?比如對接班人的要求和期望,等等。
本文節選自《合肥工業大學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2017年第3期,在此感謝作者對杰事杰的關注與支持
本文作者介紹
湯匯道先生,現任合肥工業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副教授,創業導師,天使投資人!逗戏使I大學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編輯部主任。2017年入選教育部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證書編號:0110359012)。